中文| EN
您目前的位置: 36365路检测中心» 学院新闻

“爱·责任·成长”之“医度咖啡”系列活动:科研的经历与感悟

 

  伴咖啡清香,与智者畅谈。2016年4月27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爱·责任·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之“医度咖啡”系列如期举行。活动邀请到北京大学医学部36365路检测中心-官网(36365路检测中心)焦宁教授与研究生们一起畅聊科研与学习,细解困惑与选择。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刘芳,以及研工部相关负责老师一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焦宁教授结合自身求学及科研经历,解答了活动前通过研工部微信平台搜集到的学生提问,包括“如何坚定科研信念”,“如何与导师沟通”,“怎样快速提高文献阅读能力”,“如何选择课题”,“如何挖掘自己课题的创新点和闪光点”,“如何写高水平论文”,“如何看待学术造假”等,在场的研究生被教授渊博的知识和儒雅的风度所折服。

  谈及做科研,焦老师反复强调坚持的重要性。他鼓励同学们,科研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但没有过不去的坎,并回忆起自己当年研究生阶段的科研经历。曾经课题研究处于谷底时,他坚持每天实验,大量阅读文献,和导师以及高年级的同学交流,经过反复的尝试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当谈到和导师沟通的问题时,焦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大胆地和导师交流,因为每个老师的内心深处是乐于和学生交流并成为朋友的,没有一个导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快速成长。学生和导师一两分钟的交流可能解决困惑学生许久的难题。对于那些实在害羞和胆小的同学,可以选择一步步来,首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短信与导师沟通。

  针对频频爆出的学术造假新闻,焦老师回忆起他们课题组发表的那篇影响力较大的文章。在文章其他部分已经完全做好的情况下,为了验证一个数据的真实性,他们等待实验材料等了半年。他说,虽然文章的发表推迟,会有被别人抢占先机的风险,但科学必须严谨。研究数据造假不能被原谅,学术上一旦出现污点,你的学术生涯可能就结束了。他告诫同学们,学习了近20年才有今天的成绩,大家一定要严守科学规范。

  本次活动应用微信墙接收和发布同学们的现场提问和感言,得到大家的踊跃参与。同学们提到“投稿杂志的选择”,“临近毕业却要换课题怎么办”,“是否需要出国读博士”,“科研是否注定清贫”,“如何缓解科研压力”等与研究生科研生活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焦老师都一一详细解答。

  提及研究生如何选择投稿杂志,现实中确实难以抉择,有的杂志影响因子高但审稿周期很长,学生们会担心有类似的研究成果抢先于自己发表;有的杂志审稿周期短但影响力不足。焦老师认为,有些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的时效性很重要,有很多诺贝尔的获奖成果最初也没有发表在特别顶级的刊物上。

  关于是否要出国读博士,焦老师表示,现在国内的科研环境越来越好,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很大,国内能够提供给研究生更多的机遇和空间,想做事业的人留在国内是最好的选择,但时机成熟时去国外拓展一下视野也是必要的。

  做科研培养时间较长,年轻的科研工作者的确会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但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者的待遇,清贫只是一个阶段,只要坚持,不断努力,取得一定的成果,虽不可能大富大贵,但还是能够过上不错的生活。焦老师也承认,让每一个学生都去做科研不太现实,他希望所有的研究生都要思考自己最想要什么,一定要有清晰的人生规划。但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现阶段作为研究生,就要努力把科研做好,把学习搞好。

  当有同学提到科研压力很大,担心自己毕不了业的时候,焦老师告诫学生,不要刚一入学就担心毕业问题,当你把心思专注于课题做出成果的时候,你还用担心毕业的问题吗?把自己每天都安排得非常充实,这样就不会有时间胡思乱想了。焦老师回忆起当年在上海有机所做研究生的情景,虽然每天都要做十几个小时的实验,但现在回想起来一点也不觉得苦,感觉每天都很充实,同学们要记住吃苦也是一种历练。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零距离领略了科学大家的风范,深刻感受到科研的真谛与意义。会后仍有一些同学不愿离开,跟焦老师继续倾诉自己在科研上的困惑。相信焦老师的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科研精神与工作态度,在参会研究生的青春旅程中将留下深刻的回忆。“医度咖啡 ”系列也将延续这种近距离座谈的风格,全力解决研究生的实际困惑与需求。

  延伸阅读:焦宁教授简介

  焦宁,男,博士,北京大学36365路检测中心-官网(36365路检测中心)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中国化学会公共安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Scientific Reports》《Natural Product against Cancer》《中国药学》《Heterocyclic Communication》杂志编委。

  焦宁教授致力于药物合成方向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以责任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仅2015年就发表文章15篇,全年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

    

  (医学部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