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新学期教学任务以在线教学的形式开展,36365路检测中心-官网(36365路检测中心)的授课教师们正根据各自学科和专业的要求与特点,全线铺开了在线教与学的工作,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他们有着自己的经验与感悟。见屏如面,闻声启思,本栏目将陆续推送一些教师的在线教与学感想,记录战“疫”期间云课堂的教学片段,与您共同聆听师生们的教学故事。本期,我们一起分享药理学系卞希玲老师的在线教学“初体验”。
匆忙“上阵” 内心忐忑
寒假中,回学校取备课记录的路上,汽车飞驰在四环上,我的内心无比纠结。《如何阅读科研文献》这门课,到底是开,还是不开?《药理学专业英语》该怎么录网课?思绪万千……短短的两周时间,需要准备两门网课,压力无比山大。雪上加霜的是,我日常手写记录如何上课的备课记录本找不到了。于是,我怀着沮丧的心情,回复教办的赵帼英老师:这门课我不开了。
回到家,望着西山,我顿时又后悔了。这门课,《如何阅读科研文献》这门课,当时是组织了学习小组,受同学们委托开的。实验室毕业的好几位同学曾经语重心长的跟我说,卞老师,你一定要把这门课开下去。又想想国家遇到危难的关头,自己一介书生,为国家出不上一点力,怎么能连开门课都打退堂鼓。于是,在深深的鄙视了自己的逃兵行为后,我又给赵老师打电话,说我还是把它开下去吧。
精心准备 再三练习
可是,一对一与同学交流怎么办?怎么知道自己到底讲的怎么样?说实话,心里完全没有底,乱了套。于是,我怀念起以往上课时,在北医的小花园、在逸夫楼咖啡厅、北大的西门、未名湖、静园,那些与同学一对一看文献交流的时光……这个春天,肯定会如约而至,但首先得把眼前的坎过去。
于是,先熟悉教学软件,睿课,超星,两个网站用哪个,纠结考虑半天,最后决定还是只录音吧。反复比对,PPT的操作最简单。然而,让我实在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确是费尽周折。用了十年的笔记本,录出来的音非常不清楚,只好换了个新电脑;可是,新电脑,总是一会儿录进去声音,一会儿录不进去;我越着急,录制越难…..明明只有五分钟的台词,反复要录20遍,内心才能勉强过关。于是,在一遍遍的失败中,努力了两天,只录了20分钟的课,我内心充满了崩溃和无助,颈椎不可遏制的疼痛,一起身,居然天旋地转,差点晕倒了。
平静下来后,我拨通了张志丽老师和谢英老师的电话,“战”友之间一交流心情好多了,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孤单的奋斗。但我PPT录课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只好在技术人员的建议下重装系统。先重装了个office 2016,问题解决了一部分,还是不行。索性从北大网站上下了个office 2019,跟谢英老师确认过正确的激活方式后,问题总算解决了!拨开云雾见青天,录制、暂停、重新录制、激光笔,功能一样不缺,终于过完了录制这一关。
在上传至系统之前,我请女儿一起试听一下,这一听不要紧,口头禅问题太严重了,五分钟的内容里,居然有10个“啊”,在女儿的嘲笑下,果断重录。仔细分析出现这种口头禅的原因,每次一说英语就心虚,着急忙慌的时候,思维一停顿,就会出现。原来的所有不自信和焦虑,都以某种形式出现在了声音里,尽管我已经把讲稿写的清清楚楚。仔细比对,自信的时候,与讲的内容有共鸣的时候,心情好的时候,传递出来的声音就好听。没办法,只能是反复的调整心态,多次练习。对此我总结了小窍门如下:每张幻灯片,说话不要超过三句。问题是需要用九句话讲清楚的时候,就把幻灯片复制三遍。讲稿要写的,但不能念,一念容易快,与正常的思维速度不一样。难的英语单词,反复跟电脑多读几遍。录了一星期,总算把课录完了,长长的呼了一口气。
首战成功 反响热烈
录好了课,却发现在我手里质量很高的幻灯片,到平台上质量下降了。跟平台技术反复沟通后,可因为同时多人上课上课,访问量太大,只能压缩,影响效果。于是又跟同学说明情况,并提供了原版的幻灯片。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就问心无愧了。说实话,这时内心是忐忑的,不知道教学效果怎么样。于是偷偷的跑去网站看同学的访问记录,没想到本科生同学真的很积极,课还没有到上的时间,一半人已经将第一堂课学完了。内心的包袱放下来了。
这时教办的老师又给了我两个惊喜。选课人数增多了。本科生的课,本来上限是20个,咬咬牙,开放到25个。有一位退课的同学,想选北大生科的课,但又觉得这个课很有用,恳求把他留在群里学习,我欣然答应了。研究生选课的同学,从往年11个左右增加到30个。不但如此,私底下调查,今年研究生的水平显著上升。我刚刚建立起的一点自信,又坠入忐忑不安中,没想到,这个问题居然被无意中解决了。往年我设置过一个加分项目,讲摘要的同学,可以加五分。今年26位同学瞬间报名了。通过我给同学一对一的指点,并将他们的学习材料上传,丰富了我们这门课涉及的研究领域,拓宽了专业英语的知识面。开学第一周,学的快的同学已经把我的四次课都上完了。我双盲比对了一下,学完课交讲稿和幻灯片的同学的质量,在逻辑性和准确翻译方面,要明显好于只学一次课就交材料的同学。说明这个课,还是对同学理解英文文献很有帮助。
对我而言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开学后,集中答疑的一个周末,累计分享文献15篇,处理的大大小小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居然有上百个。可以这么说,我连吃饭睡觉都在凑和,但是在和同学讨论这件事,是极其认真的对待的。附上其中的几张聊天记录,以便留念。
教学相长 不负春光
第一次网课,过程充满了挑战和痛苦,结果还是比预计的好一些。虽然没有像在课堂上那样,当场收获到同学们甜蜜的赞扬,但能把课完成,同学们都有收获,已经很欣慰了。最开心是,我惊喜的发现,经过这次网课,最快的时候,读一篇文献,只需要半个小时了。完全打破了我的记录。不得不说,在给同学答疑时,高强度的思考与问答,对提升科研能力,很有裨益。
从一开始作为在线教学“小白”的担心、茫然,到积极学习、提振信心,再到探索如何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段时间的在线教学工作让我感受到迎难而上、拥抱未来、困难时期有担当的勇气。我坚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将是春暖花开。
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 卞希玲
编辑:36365路检测中心-官网(36365路检测中心)院办 李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