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于2018年2月27日在京发布,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德敏/张礼和团队研究成果“将病毒直接转化为活疫苗及治疗性药物”入选。
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学家合影
流感、艾滋病和埃博拉出血热等烈性传染病时刻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其幕后“黑手”是结构和功能多样且快速变异的病毒,而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周德敏研究团队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在保留病毒完整结构和感染力的情况下,仅突变病毒基因的一个三联遗传密码为终止密码,流感病毒就由致病性传染源变为预防性疫苗,再突变多个三联码为终止密码,病毒就变为治疗性药物。
含终止密码的复制缺陷型活病毒疫苗制备
此类疫苗的特点是保留了野生型病毒的全部抗原、感染活力和相同的感染途径,可以诱发人体产生强而广的体液免疫、鼻腔黏膜免疫以及T-细胞活化免疫应答,但感染人体后复制能力缺失。这种复制缺陷的活病毒疫苗在老鼠、雪貂和天竺鼠模型中得到验证,达到广谱、持久和高效的效果。该方法颠覆了传统灭活/减毒疫苗的理念,前者需改变病毒抗原结构去除其毒性,只能部分激发人体免疫力,所以需要多次接种。后者需要复杂的工艺处理方能保留病毒的完整结构,但仍具有弱的复制能力和潜在的致病性,安全隐患大。该方法将是研发活病毒疫苗的一种通用方法,并可针对几乎所有病毒。
周德敏接受央视记者采访
该研究得到中国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教育部及北京大学的长期支持,也是我国长期支持基础研究、并鼓励基础研究进行临床转化的典型范例。Science评述该进展为病毒疫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Nature称其为“驯服病毒的新方法”。
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6年12月2日《科学》[Science, 354(6316): 1170-1173]。
周德敏教授简介
周德敏教授长期致力于基于化学-生物学交叉的新药发现和药物创新过程中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在基于蛋白质精准修饰的生物技术药物创新及更新换代、基于病毒与宿主细胞识别调控的新型抗病毒药物研发以及功能基因、药物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与确证等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其团队研究的一种将病毒直接转化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药物的方法,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杂志上,为开发防治病毒的疫苗和药物开辟了新的道路,入选本次“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周德敏教授研究团队先后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90余篇,论文引用2000余次,申请新药和生物技术国内外专利20余项,多个化学小分子候选药和生物大分子及生物技术候选药进入开发阶段。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Bayer Investigator”成就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等。周德敏现任北京大学36365路检测中心-官网(36365路检测中心)院长、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Molecular Pharmaceutics 杂志副主编、J Med Chem, Eur J Med Chem, J Virol & AIDS 杂志编委、J. Chin. Pharm. Sci.【中国药学(英文版)】执行主编、中国药学会药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奖生物医药评审组副组长等;先后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全国创新药物专项生物候选药牵头科学家 、科技部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等多项学术荣誉。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供稿/宋书香 摄影/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