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
您目前的位置: 36365路检测中心» 学院新闻

【药学人:良师益友】良师益友——记我的导师张强教授

药学人:良师益友】

编者按:良师益友,伴人一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尺讲台,如沐春风。2020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良师益友”评选圆满拉上帷幕,本次我院共有3位导师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良师益友”荣誉称号。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登这三位老师的先进事迹,以此共勉。

 

良师益友——记我的导师张强教授

北京大学36365路检测中心-官网(36365路检测中心)药剂学系直博生  张子斌

师德凝练: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张强老师对学术满怀热忱,严谨认真,孜孜以求;对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厌其烦。

吾谈吾师:

我是通过保研方式成为的张强老师学生,来到课题组两年多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在推荐免试之初由于不自信我曾一度想放弃,但内心的不甘让我鼓起勇气准备“最后一次”联系张老师,这是第一次听到他的声音,电话对面那个和蔼又富有磁性的声音使我的紧张瞬间缓解了许多,这通电话使我收获了和张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见到张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在交流中他没有一点架子,总是先听我把观点讲完或者问题问完再耐心的讲解。正是这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扫清了我不自信的消极心态,最后如愿以偿的加入了张老师课题组这个大家庭中。我的本科毕业设计是在张老师课题组完成的,之前由于没有在药剂学课题组锻炼的经历,所以担心自己在课题上没有思路没有进度。但是张老师从不催促或者训斥我,他只是耐心的倾听完我的想法或者困惑后给出很多针对性的建议,并且鼓励我大胆设想多做尝试,短短三个多月的毕业设计使我获益匪浅。

做毕业设计时我住在医疗产业园,有一次约了张老师晚上在医学部汇报课题进展,当天晚上雨很大,九点多了还没有停的迹象,本以为他不会来了就自己坐车往宿舍赶,但是半小时后课题组的同学说张老师刚刚来实验室找过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感动,接着是自责,从那以后我一直用这件事情来提醒自己要恪守承诺和时刻为他人着想。

在入组后张老师曾和我讲要“提高品味,培养兴趣”,这八个字成为了我科研路上始终坚持的座右铭。其实像上面提到的这些点滴小事,不光在我的身上发生过很多,在课题组每一位同学身上都发生过许多。

张老师已是花甲之年,却仍勇作科研开拓者,他鼓励大家多阅读ScienceNatureCell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多尝试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他每天都是六点多就来到办公室开始办公,组会上认真倾听和记录每一位同学的汇报有针对性的给出指导,用理性的目光分析我们的每一个实验结果,教导我们科学需要反复求证。针对同学们的问题他总是耐心解答,但有时组会中难免遇到一些难以当时回答的学术问题,张老师会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找寻答案,并转换成形象的例子或者易懂的语言在下次组会上讲解给学生。当我们实验遇到失败垂头丧气时,张老师从不会批评或者催促学生,而是给予大家鼓励和安慰。一次组会上他跟我们讲“有人说,科学家都是疯子,在某种意义上好像是这样。科研就是成天和困难打交道,的确太难,要突破重大科研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只有对科研疯狂地热爱、真正忘我投入,才能有所作为。”

张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科研固然重要,但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坚持运动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而且始终身体力行,傍晚从食堂回来时经常可以看到他在操场锻炼身体。如果遇到了同学们,他还会在组会上表扬大家。张老师出差回来会经常给同学们带一些当地的特产品尝,同学们定期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他即使工作再繁忙也都会尽量参加。

张老师以其广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实验室的同学都为能成为张强老师的学生而幸福,为能够在这样的实验室里工作学习而自豪。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张强老师是我们心目中最尊敬的导师。

寄语恩师:

您是我们攀登科研高峰时的引路人,是成长道路上的领路者。无数个迷茫、惆怅的日夜您给予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与陪伴。

学术道路上,您是良师,排疑解惑,谆谆教导;人生道路上,您是益友,关怀备至,并肩同行。

成为您的学生是我们的幸运,张老师,谢谢您!

 

北京大学36365路检测中心-官网(36365路检测中心)团委